文章重點:

  • AI 摘要佔據 67% 螢幕空間,被引用能獲得品牌權威提升和高質量曝光機會
  • 長尾關鍵字和資訊型查詢最容易觸發 AI 概覽,YouTube 影片引用率每月增長 21%
  • 結構化內容、即時更新和 SEO 基本功仍是獲得 AI 摘要引用的三大關鍵要素

你最近在 Google 搜尋時,有沒有發現它開始提供你一個區塊:「 AI 摘要」。

你知道嗎!Google 螢幕上方約 67% 的區域現在被 AI 摘要、精選摘要和廣告佔據。

儘管 ChatGPT 等 AI 工具興起,Google 仍保持每年超過 5 萬億次搜尋的驚人成長。如果你的內容沒有出現在 AI 摘要中,你的品牌可能正在失去寶貴的流量和潛在客戶。

此篇文章將要讓你了解如何讓你的內容出現在 AI 摘要中。

AI 摘要是什麼?

AI 摘要(又稱為 AI Overviews、AIO)是 Google 使用 AI 技術自動生成的簡潔答案摘要,在搜尋結果頂部直接給搜尋者提供資訊、答案。

AI 摘要直接給你重點資訊

AI 摘要它的回答通常很簡潔,大約在 170 字以內。

這個長度剛好能讓人快速掌握重點,又不會讓人覺得資訊過載。

AI 摘要會引用多個來源網站內容

每個 AI 摘要通常會引用 5-8 個不同的來源網站,有時候甚至可以達到 20 個。

這些來源主要來自 Google 搜尋結果排名前 10-12 的網站。

所以如果你的網站本身就有不錯的排名,被引用的機會就比較高。

AI 摘要佔據螢幕上方約 67% 的版面空間。

這意味著什麼?使用者一打開搜尋結果頁面,最先看到的就是這個 AI 摘要區塊。


AI 摘要會搶走你的流量嗎?

剛開始我也覺得 AI 摘要會搶走我的流量。但深入了解後,我發現到被 AI 摘要引用其實有很多好處。

版面主導性是最明顯的優勢。

想像一下,當你的內容被放在佔據 67% 螢幕空間的區域時,獲得的曝光度有多高?

這比傳統的排名第一還要顯眼。

即使使用者不點進你的網站,也會看到你的品牌名稱或內容。

這讓我想到行銷學中的「規則七」:消費者通常需要與品牌互動 7 次以上,才更可能產生購買行為。

被 AI 摘要引用,就等於為你的品牌創造了一次高品質的曝光機會。

權威性的提升也很重要

當 Google 選擇引用你的內容作為 AI 摘要的來源時,等於是在向所有使用者證明:「這個內容是可信的、有價值的。」

這種被 Google 認可的感覺,會自動提升你在讀者心中的專業形象。

我有個朋友經營美食部落格,他的一篇關於「如何挑選新鮮魚類」的文章被 AI 摘要引用後。

雖然直接點擊沒有明顯增加,但後來陸續有好幾個餐廳聯繫他合作。

為什麼?

因為他們認為他在這個領域很有權威性。

競爭優勢也不容忽視

現在 AI 摘要還算是相對新的功能,很多人還沒有針對這個趨勢調整內容策略。

如果你現在就開始佈局,等於是在為未來的競爭取得先機。

最後,專注於影響力建立而非僅是點擊數,這個觀念很重要。

傳統的 SEO 策略往往只關注點擊率和流量數字。

但在 AI 時代,品牌影響力和權威性可能比單純的流量更有價值。

來自 AI 摘要的流量雖然可能不多,但通常品質很高,轉換率也比較好。


你什麼時候會看到 AI 摘要?

目前並沒有明確的規則。 但根據眾多 SEO 專家觀察到幾個線索:

1. 資訊型搜尋最容易觸發

我發現到 AI 摘要跟以前的精選摘要 (Featured Snippets) 高度相關。

主要回答這些類型的問題:

  • 「什麼是...」
  • 「如何做...」
  • 「為什麼...」

你有沒有注意到?

這些都是尋求快速、準確答案的查詢。

特別常見於健康、教學、指南類內容。

我記得上次搜尋「什麼是聯盟行銷」時,就直接跳出了 AI 摘要,清楚解釋了基本概念和運作方式。

2. 長尾關鍵字是關鍵

越長、越口語化的搜尋關鍵字越容易觸發 AI 摘要。

比如說,你搜尋「SEO」可能不會出現 AI 摘要。

但如果你搜尋「新手如何開始學習 SEO 優化網站排名」,出現 AI 摘要的機率就大大提升。

為什麼?

因為這些是對話式查詢,模擬自然語言的搜尋方式。

3. YouTube 影片引用率每月增長 21%!

AI 摘要不只引用文字內容,現在也開始大量引用影片。

特別適用於需要視覺演示的主題:

  • 教學影片
  • 產品演示
  • 操作指南

我發現到醫療保健、電子商務、B2B 科技領域的影片效果最佳。

這意味著什麼?

如果你只專注於文字內容,可能會錯過很多機會。

多元化的內容策略變得越來越重要。


你該放棄經營 SEO、網站經營嗎?

不要放棄。

Google 的搜尋量仍在持續成長。

儘管 ChatGPT 和其他 AI 工具越來越普及,Google 每年仍然處理超過 5 萬億次搜尋。

平均每天超過 130 億次。

這個數字不僅沒有下降,還在持續增加。因為 AI 摘要能提供快速答案,反而讓更多人願意使用搜尋引擎。

以前可能因為擔心要花時間瀏覽多個網站才能找到答案而放棄搜尋。

現在有了 AI 摘要,搜尋變得更有效率。

Google 的流量仍在成長

根據 Google 的 Danny Sullivan 的說法,儘管零點擊搜尋的比例確實在增加。

但 Google 每年導向網站的有機流量總量仍然在成長。

這讓我想到一個很重要的觀念:不同平台有不同的使用情境。

Google 主要用於四種類型的搜尋:

  • 資訊型搜尋:找答案、學知識
  • 導航型搜尋:找特定網站或地點
  • 商業型搜尋:比較產品、服務
  • 交易型搜尋:準備購買或採取行動

而 ChatGPT 主要用於資訊性查詢。

很少有人會在 ChatGPT 上進行交易型搜尋。

這代表如果你的網站主要提供商品或服務,Google 仍然是你最重要的流量來源。


10 個讓你的內容出現在 AI 摘要上的方法

研究發現,有 33% 到 55% 的被 AI 摘要引用網站,也同時排名在 Google 搜尋前十名。

這代表:基本的 SEO 還是超重要

1. 關鍵不是關鍵字,而是搜尋「意圖」

內容策略的第一步,就是搞懂你的觀眾

但很多人一開始就掉入了一個陷阱:想寫、想排名的主題太多,結果每一篇都寫得不深、不準,最後全軍覆沒。

不是每個搜尋字詞都值得你花時間去搶。

先問問你自己:

  • 你的客戶現在在旅程的哪一段?
  • 他們需要的是快速解答,還是深入說明?
  • 他們這一題搜尋,是只是問問,還是真心想解決問題?

這些問題,才是你應該花時間去思考的。

因為 👉 你寫的每一篇文章,都不只是為了排名,

而是要接住某個特定時刻,讀者的需求。

那該選擇什麼樣的查詢詞來做內容?

這裡有兩種路線可以思考:

  1. 你想搶 AI 搜尋摘要的版位?
    那你就要選那些資訊型、語意自然的提問。
  2. 還是你發現某些沒有 AI 摘要的查詢,其實點擊率更高?
    那你就可以主力針對這類字詞切入,去佔據傳統的自然排名流量。

兩種策略都可以並行,

重點是:要知道你為什麼這樣選。

做內容不是在丟魚網,

而是在畫一張清楚的地圖,

讓對的人,在對的時候,剛好遇見你。

2. 長尾關鍵字:最容易入手的 SEO 起點

通常競爭低、搜尋量雖然不高,但轉換率高、進入門檻低,是最快可以拿到成果的地方。

怎麼找這些長尾關鍵字?

推薦使用免費工具 Answer the Public

它能幫你找出真實使用者常問的問題,

同時也能列出這些問題背後的長尾關鍵字清單

這些詞彙大多還沒被 AI 搜尋結果全面佔據

所以流量潛力大,而且你可以搶先佔位。

3. 打造「非點不可」的內容

現在這個搜尋結果越來越「不用點擊就有答案」的時代,

你的內容若不夠吸引人,就會直接失去曝光與點擊。

所以關鍵在於:創造有「獨特價值」的內容。

三個實用策略讓你內容不被 AI 取代:

  1. 加入圖像與視覺元素別只靠文字。
    圖表、圖片、示意圖都能大幅提升吸引力。

  2. 運用專屬數據(Proprietary Data)

    問問自己:
    你公司內部是否擁有任何外部找不到的數據?
    你是否可以整理這些獨有資訊,做成報告、趨勢分析或圖表?
    這些就是 Google 和 AI 抓不到的「內容護城河」。
  3. 留下懸念,引發好奇
    別把所有東西一次說完。給一點價值,然後引導他們進一步行動、點擊或訂閱。

4. 建立清晰易讀的內容框架

AI 喜歡結構清晰的內容,請使用清晰、易於瀏覽的格式,保持句子簡短。

就像我現在寫這篇文章的方式一樣。

  • 運用 H1-H6 標籤建立層次分明的內容架構

H1

H2

H3

H4

H5

H6

這不只是給人看的,也是給 AI 看的。

  • 項目符號 - 大量使用清單格式,讓 AI 更容易理解和擷取。

你有沒有發現?我在這篇文章中就大量使用了這種格式。

  • 結構化摘要 - 在文章開頭添加 3 點重點摘要。

5. 別忽略購買意圖關鍵字

別以為只有資訊型關鍵字才有價值。

帶有商業意圖的搜尋詞,在你的內容策略中依然很關鍵。

什麼意思?

就是像「狗狗飼料推薦」、「最適合敏感腸胃的狗飼料」這類查詢,

不只是比價或看評價,Google 現在也開始用 AI 給你一個「彙整式」答案。

你可以這樣做:

直接搜尋一個你產品相關的「轉換型關鍵字」

(例如:「手沖咖啡壺推薦」、「瑜珈初學者課程」)

接著,去看 Google 顯示的「其他人也問了什麼」。

這超級關鍵,因為:

  • 它能告訴你有哪些「延伸問題」會被一起帶出來
  • 它也很可能是 Google 目前測試 AI 概覽的觸發點之一

6. 保持內容「最新」

AI 現在明顯偏好「當下有關聯性」的內容。

也就是說,不論你是寫趨勢型的 blog、時事觀點、還是更新那些長青內容(Evergreen Pages),

你都要讓 Google 看見:你的網站是有持續在動態更新的。

因為這種「即時感」,

才會增加你被 AI 概覽(AI Overviews)引用的機會。


這裡有個大家常犯的大錯:

有些人一聽到「內容要更新」,

就開始照著行事曆機械式地每篇內容都動一動,

以為只要定期改幾個字、換張圖,就能討好演算法。

結果是什麼?

花了時間,卻沒人受益,Google 也不理你。


正確做法:

  • 內容稽核優先:先檢查哪些內容真的過時或需要補充。
  • 策略性更新:針對關鍵頁面或有潛力提升 SEO 表現的內容進行優化。
  • 聚焦趨勢與讀者需求:不要為了更新而更新,應該緊扣當前話題或市場需求。

只要你掌握「內容的即時性」與「策略性的維護」,

AI 自然會更願意推薦你,Google 也會更信任你的網站。

7. 反向連結還是 SEO 的核心武器

這句話你應該常聽,但我們還是要再說一次:

反向連結 ( Backlinks ) 依然是搜尋引擎信任你的關鍵指標之一。

你需要的不是一堆連結,而是「有價值的連結」

現在我們講的連結,不是什麼論壇留言、垃圾交換那一種,

而是來自有權威、有可信度網站的引用或提及。

Google 要的是「人們信任的品牌」,

而它現在依然主要透過連結來判斷你值不值得信任。

這表示:

  • 打造高品質連結 = 提升搜尋排名
  • 也同時為 AI 搜尋的未來打好基礎

因為無論搜尋形式怎麼變,信任感和權威性依然不會改變

而「連結」正是目前最能代表這些價值的訊號之一。

8. SEO 基本功還是最關鍵

這些 SEO 基礎原則對於 AI 摘要(AI Overviews)仍然很重要

這些 SEO 基本功,請你不要忽略:

  • 網站可被索引(Indexability)你寫得再好,Google 抓不到就白搭。
  • 網站速度(Site Speed)載入太慢,用戶早就關掉了。
  • 手機優化(Mobile Optimization)現在 80% 的搜尋都來自手機,用戶體驗差=直接跳出。
  • EEAT 指標(專業度、權威性、可信度 + 經驗)AI 時代更強調這些「你憑什麼被信任」的信號。

9. 整合影片內容策略

AI 搜尋越來越重視「影片內容」這件事,尤其是跟 YouTube 的整合。

根據 BrightEdge 的數據:

👉 YouTube 出現在 AI 概覽(AIOs)裡的比例,每個月都在加速上升。

哪些內容類型最適合用影片來切入?

  • 教學類(How-to)
  • 產品操作/功能示範(Visual demos)
  • 產品比較與開箱(Product comparisons)

這些主題類型,在 AI 回答中佔比超高,因為它們可以用視覺化方式快速解釋複雜概念,比單純文字更容易幫助使用者理解。

10. 打造你的品牌權威

雖然目前「品牌權威性」還不是 AI 選擇內容來源的正式排序依據,

但未來幾乎可以確定它會變成一項重要條件。

而且現在在自然搜尋中,它就已經是影響排名的關鍵因素之一。

所以你現在就該做的事:

  • 穩定輸出高品質內容(而且要專業、有價值)
  • 想辦法讓可信網站提到你、引用你
  • 把你的「經驗值」和「專業度」具體地表現出來,而不是藏起來

這些,都是讓 Google 與 AI「記住你是誰」的做法。

建立品牌信任需要時間

但這是一種長期有價值的累積。

不管是傳統搜尋還是 AI 搜尋,你都會感受到它帶來的助力。

因為人信你,Google 才會信你。

而 Google 信你,AI 也才會引用你。


本文參考資料:


Ikea Kew


我是自由黑客創辦人,分享自由工作、部落格經營、影像製作。
曾是 36k 低薪上班族,想要跳脫現況打造自己的事業,在 2020年離職炒掉老闆,成為影像自由工作者,同時全職經營部落格事業。
我親身經歷從普通人打造一人事業,想要與你分享我如何做自己熱愛的事,在網路上賺錢!

Ikea 簽名

歡迎留下你的想法、收穫&問題!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email":"Email address invalid","url":"Website address invalid","required":"Required field missing"}

其他人正在看....